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14日正式启动。
内容来源 | 国资小新、新华社、中国证券报
重点提要
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
-
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开展8至10场重点产业链融通发展专题活动:
-
已确定的专题活动包括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3家中央企业;
-
涉及工业母机、云网融合与数据融通、新一代移动通信、云和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1个产业链方向。
在七个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
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
共链行动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
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
-
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
-
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
-
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
-
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下简称“共链行动”)启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聚焦主业、协调联动、互利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引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共同向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
据悉,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14日正式启动,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据了解,今年将依托中央企业组织开展8至10场重点产业链融通发展专题活动,已确定的专题活动包括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3家中央企业,涉及工业母机、云网融合与数据融通、新一代移动通信、云和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21个产业链方向。
共链行动由国资委、工信部联合组织开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承办,相关中央企业协办,面向中央企业每年择选一批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6至8场专题活动。聚焦中央企业链间产业合作、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融合,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重点考虑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建设和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方向。着力打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落地的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目前中国移动、国机集团、中国海油、中国三峡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51家中央企业积极申报开展共链行动,涉及161个产业链方向和106场专题活动。
会议强调,要高质量推动共链行动落地见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切实做好内外部资源保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序组织推进工作。要科学谋划实施方案,结合产业链特色,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据了解,共链行动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共建新机制,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重要区域的协调会商,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机制、项目共建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和生态共建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共筑新基础,发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强引擎、硬支撑作用,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广泛合作,在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方面加快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共享新成果,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创造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共创新生态,发挥龙头企业产业主导作用,强化产业链供需协同,引领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新型价值创造体系建设,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共谋新发展,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上的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国资委将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产业基础和需求牵引方面的优势,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资委将指导企业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强链补链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产业数智赋能,培育更多具有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特征的平台型企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将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作为产业发展责任主体,加大国有资本投入,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确保目标明确、主体明确、任务明确,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
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是构建产业链的主体力量。近年来,中央企业扎实推进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取得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