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资管理培训网    今天是:
首页 > 实时动态>> 正文

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配套文件与新兴产业问题
2023-08-28 09:32:08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可能大家关心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有一些新的文件出台。这个猜想是合理的。8年前的9月13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就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几个部门陆续出台

可能大家关心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有一些新的文件出台。这个猜想是合理的。

8年前的9月13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就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几个部门陆续出台文件,文件总数不下于50个。一时间,政出多门,发的文件像下雨一样。确实,有的方面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后来出现“十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的说法。2020年6月提出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方案。三年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这些文件而言的。

现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案出来了,是不是还要出台一系列文件,可以肯定回答,要出的。文件多了不好,少了也不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今年是中央部署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始,新的主题,有许多新的精神,老问题也有新要求。按照常规,总有一些具体要求、具体的政策、具体的资金、具体的考核措施要下达。当然,我们期待新的文件不能总是讲政策甚至理论,因为定位是“行动方案”,因为新一轮改革焦点更清晰,更扎实。

有哪几个文件要做?明显地,结构调整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纲领,总抓手。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文件肯定是会有的。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强调,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安全问题,毫无疑问,是个新任务。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这是要有专门文件的。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必然有一个文件出来的。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几乎是停下来了,不搞肯定是不行的,这方面问题太多,大家特别期待。

总体上,张玉卓主任4月16日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提出的五大改革任务。这次讲的八大任务,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些新话要说的,需要明确起来。

战略型新兴产业,将会爆发式增长

 

 

当前最需要、最急迫的,恐怕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因为国资委的会议消息的标题是“全力以赴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既然是“全力以赴”,实际上做到50%的力量,就很不错了。既然这么讲了,肯定是要把这件事情朝前排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愈发清晰。国家发改委明确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资委此前提出的目标,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后来明确15个方面,正在落实。

对于新兴产业的定位、定点、定标、定考核、定政策、定资金,是一整套的东西。从企业集团到二级单位、三级单位都有自己的方案。在各级方案中,新兴产业肯定都是重要的一条。例如,中国移动抢占6G、量子信息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中国石化将大力发展氢能、地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和洁净能源业务。

从发力方向上看,可能会在优化产业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完善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从重组角度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挥股权投资与产业引领作用,加速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着新兴产业要有新的企业出现。甚至新的央企集团出现。更多的是新的平台出现,以一家央企为主,多家参股;还会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以新的链条出现;在资本市场上,新兴产业肯定要活跃起来。

2018年—2022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增长115.2%。国资央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23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5G、新能源等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同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产业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新一轮国企改革思路的形成
下一篇: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如何

分享到: 收藏
最新课程
推荐专家
  • 王吉鹏董事长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集团管控理论

    了解更多>>

  • 高亚莉,女,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了解更多>>
  • 江百灵 会计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

    了解更多>>
  • 职务:主任、党委书记
    单位: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博士长期在国

    了解更多>>
  • 刘霄仑,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中国注

    了解更多>>
  • 卢力平,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

    了解更多>>

  •  文宗瑜博士长期潜心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具体运用的研究

    了解更多>>
  • 张庆龙,男,1974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

    了解更多>>
  • 郑洪涛简介
    郑洪涛,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

    了解更多>>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
    • 邮箱:mail@gzglpx.com
    • 联系电话:010-57026968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