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
辽宁国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018年,全省地方重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7%、40.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量多、占比大,作为辽宁的宝贵财富和优势所在,国有企业可谓是辽宁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为了破解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顽症痼疾,辽宁省国资委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相统一,积极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管理人员企业家意识增强
辽宁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推动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融合发展,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不再纠结控股权,坚持“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宜独则独”的原则,分层分类推进混改。
今年3月初,160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走进课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思路,摈弃“官本位”思想,增强企业家意识,提高管企治企能力。
同时,沈阳、本溪、朝阳等市探索开展的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有效推动了国有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和“大锅饭”“铁交椅”等问题加快解决。
61.78亿元助力多年想干的大事
近年来,辽宁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领域推进。去年,辽宁完成了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的分离移交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同时,一件多年想干而没能干的大事——厂办大集体改革,也正式启动并全面铺开,61.78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于2018年年底前拨付到位。目前,大连市、盘锦市已完成改革任务,营口市也已基本完成。
在2017年摸底调研的基础上,辽宁省确定了国有“僵尸企业”共318户,截至2019年3月末,已累计处置299户,完成比例达94%,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沈阳市建立的“府院联动”机制,在提前一年的情况下就基本完成全部处置任务。
发扬“店小二”服务精神
观念的更新让辽宁的国资监管机构干部队伍持续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将“我管的企业”转变为“我服务的对象”。
此外,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干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共谋改革思路、共解发展难题,解决了一批改革中涉及的融资、土地和人员安置等棘手问题。
通过持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辽宁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今年一季度,辽宁25户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32.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