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改革:提升企业活力效率
面对重重考验,2024年我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增加值7.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方面彰显了新担当。
国有企业稳健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2024年各地高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截至2024年底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70%。”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此次会议上说。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95.5%的地方设党委的国有企业动态优化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95%的地方一级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考核评价制度。
吉林建立对标考核和目标倒逼机制,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领导干部“第一年预警,第二年降薪,第三年调整”。
在辽宁,重在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建设攻坚行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等9场攻坚战已经打响,将竞争机制融入国企生产经营全过程。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国企改革如何走深走实?
此次会议“圈定”一系列重点工作——要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
强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2024年,地方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持续加力,打出一套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数据显示,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6300亿元,同比增长6.6%。
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积极参与央企创新联合体建设,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方面联合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
聚焦优化创新环境,山东实施首席科学家制度试点,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和决策权;安徽明确投资科创企业适用容错的3项基本条件和11项适用情形、认定流程,让国企创新没有后顾之忧。
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5年相关工作如何“更上层楼”?
“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张玉卓表示。
他说,下一步,聚焦健全推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有效机制,国资监管机构要立足于出资人职责定位,建立健全差异化、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工作推动体系、政策支持体系。
在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方面,张玉卓表示,要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中试项目,探索建立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帮助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
优布局: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动作不断、亮点纷呈,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头戏”。
一方面,新兴产业布局脚步加快——
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为21.8%,营收占比为16.9%。
会议信息显示,江苏推动首批14只总规模506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组建落地;广东聚焦低空经济、海洋投资等领域,先后组建35家功能型平台公司;辽宁聚焦航空航天打造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
广西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年行动,凝聚转型升级合力;上海推出“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落地应用大礼包,建设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地,向全社会发布308个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
此外,多家地方国企积极与中央企业开展专业化整合;多个地方围绕轨道交通、工业母机等领域,与中央企业联合举办“共链行动”,共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聚焦深入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此次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
张玉卓表示,各地国资委要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布局结构的时代感,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地方国资国企优化布局
划定三大方向
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新的一年,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
从优化布局的重点来看,要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布局。要推动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交通运输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要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2025年以来A股市场涉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事件有15起,涉及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有31起。改革动作频频的背后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
“国有企业必须心无旁骛练好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强调。
下一步,国有资本具体要在哪些领域重点布局?会议提出,要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加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布局,增加应急保障、防灾减灾、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同时,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不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也是下一步的重点。根据部署,地方监管国有企业要深化与中央企业产业协同,开展应用场景和产业链重点环节供需对接,共同构建区域产业融通良好生态,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支持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加快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全球化配置,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产业和服务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各地国资委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同时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起点谋划下一步改革举措。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三项制度改革是关键环节。按照计划,今年要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
会议还要求健全推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有效机制,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地方国企土地、产业、场景、政策等资源优势,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中试项目,探索建立场景应用创新性能促进中心,帮助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
“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推出政策保障,落实长周期考核,在研发创新、人才激励、产业布局、资本运作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支持国资国企在新产业敢闯敢干,为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支柱产业作出更大贡献。”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2025年资本市场上科技创新、重组整合、市值管理等板块值得关注。
知本咨询公司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认为,2025年深化重组整合预计将聚焦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紧密地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节奏、加大力度地按照“三个集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
延伸阅读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履行战略使命责任
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今年重点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主持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2024年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困难挑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运行顶住压力,经济效益筑底企稳,实现增加值7.7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21.8%,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持续提升,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上彰显新担当;科技创新持续加力,进一步健全多元研发投入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优质宽容创新生态,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产业发展向新求质,新兴产业布局节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更加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国企改革扎实推进,企业治理和经营机制不断健全,改革专项工程拓面提质,在提升企业活力效率上取得新成效;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上迈出新步伐。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国资国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更加扎实有效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在变局中保持定力,提高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善于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科学研判形势,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在化危为机中实现更好发展;敢于直面问题,充分运用改革的手段和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着力解决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中迈上新台阶。
会议要求,要结合实际全力完成好今年国资国企各项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坚持挖潜增效和新动能培育一体推进,更大力度推进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助力稳就业、稳供应、稳畅通,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推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深入研究形势、研究市场、研究行业,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切实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监管,探索实施穿透式监管,努力做到向下看清各级、一级管住一级,不断提升国资监督有效性;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采取有力措施防控债务风险,严控重点领域风险,健全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善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企业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持续深化巡视整改,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标本兼治破除“四风”顽疾,把严的基调一贯到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辽宁、上海、安徽、河南、湖南、陕西等6个地方国资委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国资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审计署企业审计一局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