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校园植物资产管理意识
针对目前很多高校植物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将校园植物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范畴。多部门更应联动起来,包括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应从根本上高度重视植物资产的管理,将校园植物类资产管理放在与房屋及构筑物、仪器设备等资产管理同等地位来抓。
学校也应加大对植物资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通过标语、海报、宣传册、友情提示等渠道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对于校园绿化植物的保护意识,对美丽校园的爱护程度,做到“保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从而使植物资产的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还可以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统一校园植物资产核算标准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校园内植物资产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各高校应建立统一的植物资产核算标准。
根据植物类资产的生长特性,乔木生命周期长,且树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长,其价值增长幅度也较为明显;灌木是多年生植物且根系比较发达,生命力持久,生命周期一般都能达到1年及以上。因此,可以将乔木、灌木作为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算,此类资产可以计入“固定资产—动植物—植物—乔木灌木”科目。
藤本植物一般都是依附房屋建筑生存的,此类资产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科目。草皮花卉,受季节影响较大,经常需要翻新或重栽,且单位价值较低,此类资产可以计入“库存商品”科目。
另外,高校可以3-5年为一个周期,考察调研校园相关植物的市场交易价格,并组织专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这样不但有助于对植物类资产价值有较为全面地了解,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还有助于植物资产的盘点、清查等工作。
三、健全校园植物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植物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植物资产的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很多高校植物资产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植物资产管理制度》《植物资产管理办法》等,具体可以包括植物资产的采购审批、验收登记、使用登记、日常管理、盘点清查、报废处置、部门职责、损坏赔偿、绩效考核制度等内容,如合肥工业大学就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植物资产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8〕106号),使得校园植物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另外,高校还应设置“国有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三部门联合分工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植物资产的采购审批、验收入库、盘点清查、处置报废及评估等工作;财务处负责植物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建立植物资产的价值记录;后勤管理处负责植物资产新增采购申请、日常养护、处置报废申请等工作,落实具体管理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三个部门应协同合作,实地清查盘点,做好记录,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积极参与并完成植物资产的清查、评估、统计报告上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对植物资产的转让、出售、核销等按规定报相关部门审批。
四、配备专业养护人员加强日常养护
针对植物资产的特殊性,高校应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和资产评估人员,并加强人员培训,根据不同植物特性、地理位置等,进行不同的养护与管理。对校园内一些乔木类植物进行挂牌,尤其是一些名贵树木,应重点看护。高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专业的园林园艺部门或公司对校园植物进行专业的养护与管理,减少校园植物的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从而减少植物资产的损失。
另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校园植物的养护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不定期地对植物资产开展盘点清查与评估工作。并把日常养护工作与相关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从而提高植物资产的养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