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资管理培训网    今天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正文

人民日报:加大力度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2019-01-30 14:48:05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0 点击: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要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妥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要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处置中启动难、实施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何意义?“僵尸企业”处置难在何处?在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等方面,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防风险、优存量的重要举措

“僵尸企业”大都是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不少“僵尸企业”,或退出市场或重焕新生。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2018年末纳入专项工作范围的僵尸特困企业比2017年减亏增利373亿元,比2015年减亏增利2007亿元,有超过1900户的僵尸特困企业完成处置处理的主体任务。

不破不立。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助于稳增长防风险。“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短期看可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速和就业岗位,带来阵痛;中长期看,却能够破除无效供给,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这其中涉及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处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分析。

另一方面推动优存量育增量。“僵尸企业”占据大量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新兴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赵昌文看来,加快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不仅包括“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也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这一“无形”资源,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资源从过剩领域流向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从低效领域流向高效领域,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经济。

重点解决“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

妥善处置“僵尸企业”难在哪里?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认为,“僵尸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一些地方政府担心本地就业和社会稳定,存在畏难情绪,处置中进行行政干预;一些企业账目不清,加之国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难知晓企业的资产真实状况;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不愿意已发放贷款变成坏账,对“僵尸企业”网开一面……种种复杂因素为处置“僵尸企业”的启动和实施带来阻碍。

赵昌文告诉记者,启动实施难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僵尸企业”的标准尚不明晰,各地不太一样。“有的企业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僵尸企业’,有的不是‘僵尸企业’却为了政策套利,有意往上靠拢。识别摸底都有困难,更别说启动实施、分类管理了。”

处置“僵尸企业”重点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包括“钱从哪儿来”和“人到哪儿去”。

对于“钱从哪儿来”,日前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资产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利用产权交易所、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充分盘活“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有效资产,用于清偿债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破产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用于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案件的管理人报酬和其他破产费用的支付。

对于“人到哪儿去”,目前企业内部挖潜、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种渠道分流安置正在进行,江飞涛认为,这方面难以发挥市场作用,有关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生活救助等托底工作。当前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关政策。比如河南印发有关意见,支持兼并重组后的新企业吸纳原企业职工,对企业为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职业培训,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补贴;对办理失业登记的就业困难人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逐一核对、登记建档,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等。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

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资源‘活水’注入高质量发展。”赵昌文认为,政府要做的是为“僵尸企业”的处置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等,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中优胜劣汰,减少行政干预尤其是“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

破产机制是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金融和法律途径。近年来,针对破产审判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法院大幅增设了清算与破产审判庭,201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长。

分类处置,因企施策。江飞涛认为,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要注重分类分业处置,不搞一刀切。对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对符合破产条件但仍有发展前景的,引导企业经过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发行债券、债转股等方法,重焕新生。比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飞行化工、橡胶轮胎两家公司,过去装备老化、产品落后、连年亏损,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如今通过盘活原有土地成立了尼龙科技公司,原来举步维艰的“僵尸企业”变成了势头强劲的科技新秀,产销率100%,年利润突破3亿元。

“长远看,除了加大力度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存量,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新的‘僵尸企业’产生。”赵昌文表示。(记者 丁怡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光明日报:央企世界一流之路怎么走
下一篇:中国石油成为全国首家开展国家职

分享到: 收藏
最新课程
推荐专家
  • 王吉鹏董事长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集团管控理论

    了解更多>>

  • 高亚莉,女,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了解更多>>
  • 江百灵 会计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

    了解更多>>
  • 职务:主任、党委书记
    单位: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博士长期在国

    了解更多>>
  • 刘霄仑,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中国注

    了解更多>>
  • 卢力平,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

    了解更多>>

  •  文宗瑜博士长期潜心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具体运用的研究

    了解更多>>
  • 张庆龙,男,1974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

    了解更多>>
  • 郑洪涛简介
    郑洪涛,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

    了解更多>>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
    • 邮箱:mail@gzglpx.com
    • 联系电话:010-57026968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