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资管理培训网    今天是:
首页 > 实时动态>> 正文

今天,国资委重要发声!信息量大
2023-10-07 11:11: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务院国资委10月1日消息,10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强调,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10月1日消息,10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强调,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方向目标,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在深化改革中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要点速览

 

 

•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

 

•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 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图片
 

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章表示,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有企业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要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主动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积极开展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文章提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必须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文章表示,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国有企业必须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领域集中。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提升对运输通道的掌控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

 

 

 
图片
 

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文章提出,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手段,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更加注重做强和做专,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有序进退、提质增效,从整体上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完善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做强主业,坚决遏制部分国有企业盲目多元化、“铺摊子”倾向。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整合重组,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力度,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文章表示,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要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配齐建强董事会,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更广更深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文章表示,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分类考核与企业功能使命更加精准适应,国资监管与公司治理更好衔接,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深化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完善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引,优化考核办法,在中央企业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考核。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动态优化授权事项,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提升国资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来源:《求是》杂志、中国证券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国资委党委: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这些内容与国

分享到: 收藏
最新课程
推荐专家
  • 王吉鹏董事长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集团管控理论

    了解更多>>

  • 高亚莉,女,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了解更多>>
  • 江百灵 会计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

    了解更多>>
  • 职务:主任、党委书记
    单位: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博士长期在国

    了解更多>>
  • 刘霄仑,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中国注

    了解更多>>
  • 卢力平,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

    了解更多>>

  •  文宗瑜博士长期潜心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具体运用的研究

    了解更多>>
  • 张庆龙,男,1974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

    了解更多>>
  • 郑洪涛简介
    郑洪涛,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

    了解更多>>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
    • 邮箱:mail@gzglpx.com
    • 联系电话:010-57026968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