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资管理培训网    今天是:
首页 > 实时动态>> 正文

国企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悖论!
2019-04-11 17:08: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企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回顾国企改革的历程,我们看到改革的目标在不断地变化,却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答案。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四自”的目标:即

国企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回顾国企改革的历程,我们看到改革的目标在不断地变化,却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答案。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四自”的目标:即让国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理论上“四自”的目标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在实践中开始效果很好,但在不断深入中弊端愈来愈大。显然“四自”目标的国企改革不符合国企本质的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企改革的目标开始转变,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但是这个目标在理论上也是有问题的。许多要求与国企的性质是有矛盾的,我们知道: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征是现代的一般企业的制度特征,而不可能成为国有企业的制度特征。

 

 
 

产权清晰

 
 

 

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它看上去产权是清晰的,实质上是不清晰。国企的产权经过层层代理,很难清晰起来。很多地方政府包括乡镇、街道都有国企的处置权,甚至有些企业可以自己卖自己,从这些现象看,国企的产权是不清晰的。从单个企业看,国企要实现产权清晰只有通过与民企、三资企业的合资的途径达到。合资以后国有资产的股份才更清晰。但是有一个谁控股的问题,如果是民企、三资控股,国企便名存实亡。它只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获取利润,政府的社会目标就难以通过国企实现;如果仍然是国企控股,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就摆脱不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国企的原有弊端也难以克服,现在很多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具有浓厚的国企色彩便是证明。因此,产权清晰是国有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权责明确

 
 

 

这好像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企业内部只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界定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似乎就可以理顺权责关系。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层面去研究,情况就变得很复杂。权责明确是现代企业的组织体制的要求,通常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共同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国企虽然也有不少组建了这类的治理结构,但形似而神异。因为,国企的股东大会是国资代表,董事会是国资代表,经理人是国资代表,监事会还是国资代表。所有人的意志就是经营者的决策,它们之间没有制衡。如果人为地去生造制衡,那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更不是市场经济原则,它是对所有权的不尊重,结果只会导致国企的变异。

 

 

 
 

政企分开

 
 

 

从本质上说,国企是不可能政企分开的。既然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他不能不理不问国企的事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皆是如此。我们看到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几进几退的浪潮,这每一次的进或退都不是企业自主发展的结果,而是政府意志之体现。中国国企的每一步改革也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理论上讲,政府受全民之托享有国企的所有权,用以调动国企为政府目标服务,一旦“政企分开”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所有权,放弃了人民的财产权。从另一方面看,国企的性质也决定了政企不能分开。如果政企分开了,如果政府放弃了所有权,国企就不再姓国了。

笔者认为,在对待国有企业的问题上,政企的关系是需要调整的,政府不能管得太多太细太具体,应该给企业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这是一个度的调整,一个量的改革,政企分开是一个质的改变,使国企彻底变为民企,这不是国企改革的目标。

 

 
 

管理科学

 
 

相比较而言,管理科学的要求是企业自己可以努力实现的。但是国有企业要想真正实现管理科学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国企缺乏科学的治理结构,产权单一,缺少制衡,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往往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素质。国企很难形成靠制度、靠体制实现管理科学的目标。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意义是推动了产权制度的改革!这是一场阵痛最大的改革,也是一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改革,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

这些改革使地方上的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发生了转变。但是就现代企业制度而言经过近20年的努力国有企业仍然到达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
下一篇:国企改革十大着力点

分享到: 收藏
最新课程
推荐专家
  • 王吉鹏董事长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理权威专家,集团管控理论

    了解更多>>

  • 高亚莉,女,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了解更多>>
  • 江百灵 会计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

    了解更多>>
  • 职务:主任、党委书记
    单位: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博士长期在国

    了解更多>>
  • 刘霄仑,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中国注

    了解更多>>
  • 卢力平,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

    了解更多>>

  •  文宗瑜博士长期潜心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具体运用的研究

    了解更多>>
  • 张庆龙,男,1974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

    了解更多>>
  • 郑洪涛简介
    郑洪涛,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

    了解更多>>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31号
    • 邮箱:mail@gzglpx.com
    • 联系电话:010-57026968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