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无论处理功能性任务还是市场化业务皆游刃有余,亦能左右平衡各方利益,深得政府和市场好评。
来源:国有资本运营
作者:王铮
在目前政策多变,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中,尽管身赋庞大政府资源,但对于组建不久的地方“两类公司”来说,仍很难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获得广泛认可。
但成立刚满3年的省级国有平台公司,山东国惠连续多番资本运作让其在市场很快崭露头角。
2017年6月,山东国惠首秀操盘山东交运集团混改,为这家省属一级企业集团同步引进战略投资人和员工持股,其中员工持股平台顶格持股到30%,山东国惠持股37%,维持国资第一大股东地位,其余战略投资人为33%,形成国有资本+战投+骨干员工共同持股局面,且社会资本比例超过国有资本。山东国惠不到一年即快速完成交易,出色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周到的设计方案让各方对这家新生的平台公司开始刮目相看。
惊喜还在继续。
当年年底,山东国惠完成并购国泰租赁67%股权,同时其作为山东国信H股基石投资人首发认购;2018年4月,并购上市公司鲁银投资股权;2018年11月,山东国惠以可交债的方式入股创业板企业特锐德。
此外,山东国惠与全球顶级芯片设计服务商Arm公司,在济南高新区打造智能物联产业中心,联手中国钢研集团,在济南先行区建设中国氢谷,与中科院合作,在济南天桥区建设山东中科科技园。“近几年,我们主要在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优化山东省国资布局结构调整,一是作为省级服务平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国惠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少明表示。
承担政府任务的山东国惠自身成长速度亦属惊人,组建3年,合并资产总额突破了1000亿元,净资产达到700亿元,控股2家上市公司,参股2家上市公司,管理基金规模突破395亿元。
一家年轻的平台公司,将承担的政府功能性任务完美转化成为自己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混改第一单
操盘山东交运混改让山东国惠一战成名,政府和市场均对其高度评价。
山东交运集团成立于1989年11月,历史悠久,虽在山东的交通运输行业地位显著,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客运主业创新乏力,业务持续下滑。2017年,山东交运被确定为山东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企业。随即,山东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70%股权划转至山东国惠,其余30%为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为这家企业混改做好准备。
“山东交运的混改是山东省省属一级企业集团层面混改成功落地的第一单,目前已被列入了国家发改委100家典型示范案例。”于少明介绍。
这单混改方案为“存量+增量”的方式。所谓“存量+增量”方式即公开进场转让存量资本与引入增量资本。
“一方面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投与核心骨干持股,同时出售部分存量给二者,这样既控制了引入资金规模,也解决了员工入股资金压力大的问题。存量方面,山东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完全退出,享有的标的企业股东权益1.62亿元由战略投资人认购,享有的其中1.26亿元股东权益由员工持股平台认购。增量方面,新增1.39亿元增资额度。其中,6237.57万元的份额,将允许不少于两家战略投资者认购;其余7754.34万元的份额,则面向员工持股平台,由职工认购。最终国有股权在保值增值基础上,出让股权获取转让收益,补偿改制成本;增资为企业后续发展带来新的资本,存量与增量被新进投资者认购,实现股权多元化和科学股权比例。”
据了解,山东交运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后,目前注册资本变更为6.8亿元,其中山东国惠持股从70%下降至37%,组建四家员工持股平台出资2.04亿元,持股30%;3家战投基金平台出资2.244亿元,持股33%,山东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退出持股。增资引进的3家社会资本都是以私募基金的形式投资山东交运,分别是济南国惠兴鲁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3400万元,占比例5%;济南福道长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7480万元,占比11%;新余国寿尚信健隆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11560万元, 占比17%。基金内的社会资本包括了物流国际巨头普洛斯、首汽约车、建信投资、长城资本、尚信资本、山东国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
山东交运也逐步形成了以客运为主业,以物流、旅游、网约车、汽车后服务等为协同产业的大发展趋势。
不过,于少明认为,改革至此,山东交运只是解决了经营机制问题,但其实经营业绩彻底转变才是最重要的。“混改的最终目标是转变理念、转变股权结构、转变机制体制,转变经营业态,目前股权和机制的变化让山东交运重新焕发了活力,但企业的经营仍然受制于现在的客运大环境,所以我们引进外部股东希望在业态上得到转变,比如为政府、企业和机构提供高端定制化运输服务,抱残守缺肯定是不行的。”于少明表示。
他对其构想的未来蓝图是,最终走向资本市场。
事实上,在帮助山东交运完成混改的同时,山东国惠自身亦壮大了实力。“省国资委划转70%股权,山东交运实现并表,其后我们将股权变现,资产规模一举增加了30-40亿元。”于少明表示。
不仅如此,获得政府信任的山东国惠很快接手了山东社保基金在26家省属国企约20%股权。
“山东社保持有26家省属国企30%股权,此次山东省政府一举将社保基金持有的全部国企股权中的20%一次性划转给一家国企,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这意味着山东国惠在山东省的突出地位,其已是承担山东省委省政府战略的重要执行平台。”业内人士表示。
完成山东交运混改后,山东国惠很快在资本市场展示了实力。
收购国泰租赁,控股鲁银投资,认购特锐德可交债,均为其可圈可点的代表作。
巧妙收购
国泰租赁成立于2007年2月12日,由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汶矿业集团以及关联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至2018年,资产规模达到了200亿元,是山东省内最大的融资租赁企业,业绩在同业中亦属优质。
但国泰租赁在日常经营中却存在有很大风险。“由于历史原因,国泰租赁存在潜在债务风险。”于少明介绍,“国泰租赁所有者权益大约是40亿元,但应收款大概有30亿元,而且坏账损失比例很高。”
事实上,这严重影响了国泰租赁持续发展和改革。在山东省国资委的多次组织协调下,形成了《关于国泰租赁债权股权优化重组方案》,经省属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研究通过,决定由山东国惠协议受让新矿集团所持国泰租赁66.67%股权。
山东国惠亦看中了国泰租赁企业资质,认为其发展前景可观,于是决定以现金方式收购其原大股东手中的国泰租赁全部67%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山东国惠与其原大股东签署协议让大股东将出售股权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对国泰租赁的占款。“通过此次收购大概解决了24亿元的应收款,为企业的后续经营排除了很大的隐患。”于少明表示。
外界评价,国泰租赁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国有融资租赁企业之一,是山东省管企业类金融板块融资租赁龙头企业。在收购完成后,有利于其巩固行业地位,山东国惠并将推动其打造成为山东省类金融业的骨干企业,由此做大省属国资类金融业板块,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
事实上,与完成交运混改类似,在圆满承担政府任务同时,收购国泰租赁亦让山东国惠资产规模增大。
“产业企业通过自身运营,能获得每年10%的增长都是很困难的,我们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实现从1到10的增长,做大规模。”于少明表示。
显然,承担山东交运的混改和化解国泰租赁的债务危机,均让山东国惠抓住成长机会。
“作为承担功能性任务的平台公司,一定要敢于担当,为政府完成艰巨的任务,自身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于少明表示。
2018年4月,山东国惠再度出手,并购上市公司鲁银投资,这让其拥有了上市平台。
“鲁银投资为1996年上市企业,有30年发展历史,原大股东为山东钢铁,主营业务为粉末冶金、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房地产、小额贷款业务等,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5.53亿元,同比下降48.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大降427.5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鲁银投资陆续在剥离资产。”业内评价。
身为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平台的山东国惠从山东钢铁手中接盘鲁银投资20.31%股份。“鲁银投资虽是工业投资企业,但所拥有的产业缺少科创概念,我们已对鲁银投资进行重组,调整其股权债权结构,注入经营性资产。”于少明表示。
入股独角兽企业特锐德则是其采取可交换债的方式进行。山东国惠联合青岛一家地方国资公司认购2亿元可交债。“我们看中特锐德两方面,其一,特锐德主要从事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充电生态网、新能源微网三大领域,是未来山东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双方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资本平台与企业资源整合和技术平台优势,加强山东省充电生态网的布局,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共同培育新动能,助力山东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二,更为实际的是,特锐德是创业板企业,我们从而可以参股一家上市公司,而且用可交换债的方式让上市公司资金的流动性更强。”于少明表示。
入股特锐德是山东国惠促进山东省新旧能动转换的举措之一。围绕新旧动能转化做好服务平台是2018年,山东省在赋予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平台之后的新职能。
于少明将新旧动能转化形象地形容为“开发增量与消化存量”,这两者其实都不是简单的事,细节繁琐,冗长,要求企业深具耐心和技巧。
2018年年中,山东国惠开始接收省属“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共接收60户“僵尸企业”。山东国惠坚持“一企一策”,目前完成16户僵尸企业“出清”。在增量方面,目前山东国惠实施了多个省市级动能转换项目:联手全球顶级芯片设计服务商Arm公司,在济南高新区打造智能物联产业中心;与中国钢研集团合作在济南先行区建设中国氢谷,总投资860亿元,规划10平方公里;协同中科院在济南天桥区建设山东中科科技园;参股独角兽企业优客工场,依托东郊饭店改造开发,合资建设科创基地;启动与中科院和世界500强的合资合作,助推重大项目在山东落地,积极推进中国氢谷建设,与兖矿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等工作。
显然,不管是增量拓展还是存量处置,山东国惠初显成效。
处置存量
以一斑窥全豹,从山东国惠对泰安华新石膏制品公司的产权处置可以见其功力。
华新石膏为石膏制品的生产、销售公司,企业持续亏损,于2008年8月停产,至国惠公司接收时停产状态已近10年。至2017年6月30日,华新石膏净资产账面价值-3,445.11万元,评估值-1,655.88万元。国惠公司在进行处置之前,进行了前期调查。“华新石膏的主要资产为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中地上建筑物因长期停产缺乏维护保养,状况较差,无法继续使用,因此,华新石膏主要可变现资产为土地使用权。主要负债为对控股股东的借款。”
在调研基础上,国惠公司认为,鉴于华新石膏停产经年,地上建筑物和设备的利用价值极低,如重新投产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战略投资者必然难以寻找,所以,较为快速且能够彻底出清的方式是股权转让。
国惠认为,股权转让和资产(土地使用权)转让相比,除了纳税上的不同,从企业本身来讲,更容易获得小股东的同意,避免受让方取得资产后陷入有关纠纷,从而影响交易的履行;另外,股权转让能够使企业彻底出清,避免了资产转让后进行破产清算耗用的大量时间。
因此,山东国惠采用“股权+债权”的方式对华新石膏进行了处置。工作重点确定为寻找对标的企业股权感兴趣的意向方。
山东国惠执行能力极强,在确定方案后,马上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对项目进行推广。线上,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商,征集到多家企业收购意向,不过,大多表明只收购华新石膏所持土地使用权;线下,则与当地土地部门和工业园管委会商谈,探寻华新石膏土地收储或出售的可行性。“当时工业园管委会有购买意向,但考虑到当地招商引资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和该宗土地区位等因素,其意向出价较低,且需在该土地使用权再次转让收到价款后方可彻底完成交易。但在与以上意向方洽谈时,国惠公司基本摸清了意向方的意向购买标的、影响出价因素等,为后期与小股东的谈判和交易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最终,国惠公司将持有的企业股权转让给另一股东,实现了“僵尸”企业彻底、快速出清。
据了解,新股东接管后,现已开展该企业恢复生产的相关准备工作。华新石膏厂实现快速出清,使得闲置近10年的土地,重新流转进入市场,创造了就业机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不追求挂牌交易的绝对价值,我们希望抓住时机,快速处置,因为一旦错过窗口期,资产就会大幅贬值。”于少明表示。
据介绍,山东国惠对僵尸企业处理方式不一,除挂牌转让外,亦有剥离资产重组、引进基金或战略投资者、公司化改制等。
无疑,这需要具备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临场智慧。
山东国惠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拓展增量
相对于处置存量,山东国惠事实上更为注重的是拓展增量。“这是企业的发展未来。”在引进新动能方面,山东国惠亦能独辟蹊径,快速集结各方力量。
“承担新旧动能转化责任重大,因为山东的产业结构当中,70%以上是传统重化工业,诸如钢铁、煤炭、氧化铝、电解铝等。曾经辉煌过,但慢慢发展到现在,高成本、高耗能、高污染,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时至今日,产业结构调整不得不为。”于少明表示。
他认为,作为省属平台公司,责无旁贷承担引领前瞻性新兴技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
“我们的职责是对外合作,对内组织,布局投资,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引进新兴企业和技术,于少明强调只有用资本纽带才能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传统的招商引资政策,很难达到目标。”
以其引进的奇芯光电项目为例。
奇芯光电项目是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的光电芯片产业化项目,掌握光电集成核心技术,专注于光子集成线路的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研发,为超大容量、超高密度光传输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与战略合作方——国内某世界500强企业联手与奇芯光电公司达成重组意向。三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于少明介绍。
此后,作为股东,山东国惠顺利将以奇芯光电项目作为光电产业集群的核心引入山东进行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形式落地,设立在济南,但我们要求当地政府出资和企业形成股权关系,突破机制障碍。”于少明表示。
在他的蓝图中,落地山东后的奇芯光电公司股份比例既含国企、又含科研单位和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在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上将不同于传统的高科技企业。“股权分散,机制灵活,今后可以实现员工持股,在激励政策上会更加灵活。”
据介绍,奇芯光电项目估算投资180亿-200亿元,在济南将建设光电先导技术研究院、光电集成项目、8吋及6吋晶圆制造等项目。以硅基光量子芯片及器件、模组、子系统等产品为产业重点,同时布局偏光片、晶圆厂等项目,形成一个光电集成先导技术研究院,四个产业制造中心(硅基光电子芯片制造中心、III-V族有源光子芯片制造中心、光电子芯片封测中心、光模块制造中心),五大应用领域(光通信、大交通、大军工、大健康、大数据)。
“未来我们希望引进及孵化100家左右上下游企业及专项产品开发公司,打造完整的光电集成产业链。”于少明表示。
山东国惠不畏承受艰难重任,其无论处理功能性任务还是市场化业务皆游刃有余,亦能左右平衡各方利益,深得政府和企业好评,并在短短几年间实现自身快速成长,其未来能力将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