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有企业在改革实践当中,可能还有一些历史包袱和问题没有解决,有个别是因为认识问题,内生改革动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在今年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
国企薪酬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地密切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东北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也是国企重镇,在建国初期,支撑了中国工业体系建立。最近几年,随着东北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东北的国有企业也碰到了一些困境。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加之以传统重工业、资源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东北的国有企业面临体制机制不活、内生动力不足、机构臃肿等问题”,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坦言,过去,很多东北国有企业沿袭老的生产经营管理思路,发展陷入僵局。
东北国企这艘“巨轮”该如何减重前行?改革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多位专家纷纷表示,最近几年,混改试点、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双百企业”等国企改革措施已经由点及面,在东北国企中铺开,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气息。
最近几年,东北三省政策频频出台,国企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瘦身健体”后的企业轻装上阵,呈现向好态势。
“东三省是国企大省,历史包袱也相对较多。国家在最近几年制定了很多支持东北振兴和国企改革的政策”,李锦表示,尤其在混合所有制、薪酬分配、市场化经营等方面,很多新思路正逐渐在东北地区得到落实和推广。
2016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先行开展改革试点;2017年底,国务院印发《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第一个区域性国企改革专项文件;今年年初,《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东三省在第一时间出台了地方国企薪酬改革办法。
“我国国资国企改革的两大方向一是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辽宁社科院产业经济与WTO研究所所长张天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即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改革和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对东北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调整,又是一个巨大机遇。应该在“管资本”和混改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顶层设计下,今年1月,黑龙江省正式成立了七大产业投资集团,是该省国企改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重组;长期亏损的东北制药通过混改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了逆势反转;老牌制造业央企一重通过改革走出困境、发展企稳向好。
“混改仍然是今年东北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在油气、钢铁等多领域整合也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李锦认为,东北国企应该充分发挥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产业、技术和工业基础优势,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