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大纲,对于2019年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工作报告,一般会总揽全局,视野宏阔,科学准确研判经济形势,明确提出当年经济工作目标要求、政策取向、工作方针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2019年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引。研究国家对于2019年的国企改革,应当学习理解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我的推测,对于2019年的国企改革,大的方向是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这个话可能会说的。估计会继续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会用“加快”这个词。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些不能总是说试点了,也说了6年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会讲的,调子要高一些。可能会用“积极推进”的字样。也可能出现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的字样。
关于民营企业发展,会有更充分、更到位的论述。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公平公正,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转变政府职能与企业关系方面,也可能会加强。今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年。是否用民营经济主这个词,也不一定,估计仍然会用非公有制这个词汇。
以上,是我的分析。我认为以上这些是应该表述这些内容。报告怎样表述,是报告的事情。现在将2013年来,就是李克强同志担任总理来的报告,找出来学习一遍。并且略做分析,供大家参考。同时将去年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国企改革内容解读,附在后面。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增强企业家信心,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
分析: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内容186字,比去年的235字少了49个字,比前年的293字少了107个字,内容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了,特点也更加鲜明。有一个重要变化,主题词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把国资改革放在国企改革前面了。后面强调,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显然是国资改革内容,包括“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可见高层对出资人监管权责问题是极为重视的。尽管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来。报告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部分的最后一句话,“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对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定位,也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以何为标准的问题。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财富切实守护好、发展好”。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
分析:原文只有233字,比去年的293字少了60个字,内容更集中更突出了。但是非公有制经济172字,比上年182字略少。主题词是“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把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写入任务之中,显然是重视改革的效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分析:475字,把国企改革与非国有资本两段分开说了。国企改革是293字,“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主题词。这是国企改革字数讲得最多的一次。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成为引人注目的词汇。“混合所有制”淹没在许多项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继续重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用词是加快改组组建,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更为重视,思想更为解放。强调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措施、内容更为充分。提出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看来,政府的口径思想解放是比较早的。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多渠道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
分析:是309字,仍然把国企改革与非国有资本,两段放在一起说了。突出变化是把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作为主题。重视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这与当时正在起草顶层设计文件有极大关系。第三次提到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调子似乎下降,第一次出现“有序”这个词。后面一句“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规范一词,使得“有序”的味道更重了。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第一次提出“企业家”“企业法人财产权”两个具体词汇。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分析:仍然是303字。仍然把国企改革与非国有资本,两段放在一起说了。“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仍然是主题,第二次强调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分析:303字。把国企改革与非国有资本,两段放在一起说了。这是十二大后的首届人代会。为以后的报告定了调子,形成大体的体例。“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是主题,讲了七层意思。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表述,很是醒目。
附:去年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势态
---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李锦
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改革要有利于国企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这是明确无虞的任务。报告从三个层次提出与回答问题,即国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结构改革与国企混改,而授权放权、优化重组、主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基础性关健领域将可能取得突破。显然,2018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改革质量提升之年。
政府工作报告国有企业改革论述这一段内容出现在“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这一栏目下,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资国企改革,在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六项改革中被排在首位。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论述国企改革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内容186字,比去年的223字少了37个字,比前年的293字少了107个字,内容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了,特点也更加鲜明。
改变了通常用的国企国资改革顺序,把国资改革放在国企改革前。去年报告主题词是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位置的转换给人感觉,以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的势态正在趋于明朗。过去的国企改革,政府是改革决策主体,企业是执行主体,企业在相当程度上缺乏改革自主权,一切改革措施必须等待上级的批准。没有国资改革的成功,便不可能有国企改革的成功,而国资改革常常处于基础与决定性地位。现在直指国资改革,从改革逻辑上理顺了。
报告中三处用了国有资本,并且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醒我们更加遵循国有资本运行规律,更加注重国有企业价值管理,更加重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意味,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会加强,国有资本的市值管理水平会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的加强。
报告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可谓响鼓重锤。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授权经营体制,现在具体化了,从建立权责清单入手,进入操作阶段,政府及国资委有哪些权,哪些责任,自己列出来,这是一场自我革命。国务院于2017年5月转发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授权43项权责下放,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这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是根本性的一招。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核心的国资改革的核心,“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是一个起点的改革。
明确授权经营的中心枢纽,强调试点要害是"赋予更多自主权”。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是去年也讲了的,今年加上“赋予更多自主权”一句,把目的与任务明确了。对于国资委而言,重点是“授得下与管得好”的问题;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而言,重点是“接得住、放得下与管得好”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重点则是“接得住与经营好”的问题。授权的目的是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在国企改革的十项试点中,唯有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被写入,表明中央对国资改革核心环节的高度重视。过去十项试点,点多面散,现在报告围绕改革的主体内容,聚集焦点,対准穴位发力了。在中央企业层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包含8家:中粮集团、国投公司、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包含2家:诚通集团、国新公司。然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围绕一个“权”字说得少,围绕一个“事”字说得多,不能不说这是令人期待的。总结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验,授予企业更加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是下一阶段的着力点。
国有企业重组数量不是目的,重在结构优化的质量。报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放在突出位置,突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重组用“优化”两个字限定,表明性质是结构性重组,股份制改革是方法与手段。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盘活存量,减少重复建设,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预计2018年将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减少重复建设。明确用“央企”一词,意味着央企重组在2018年要加大力度,提高水平。自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先后完成19组36家企业重组,目前央企97家。恐怕数量不是目的,重组重在质量。报告中提出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要求,可见对重组质量的重视。
持续瘦身健体,重在“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第一次这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提高国企竞争力是重要目标,但是要聚焦于“主业”,定位与任务明确了。目前,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相对多元,主业不振,副业做大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企业是主业、金融、房地产各占三分之一,主业所占比例日渐萎缩。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做大做强做好主业是央企应该普遍重视的问题。持续瘦身健体与2018年中央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包括深入推进“压减”工作,推进“处僵治困”。“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句话今年没有再提,应该是篇幅的原因。十多年来,在国资委的重要会议上都是会提到的。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表明混改不刮风。值得思考的是,报告中有三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联系。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行多元化、多样化、混合化,从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后面一段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强调“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实质上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紧密联系。这两段长达357字,可见政府对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视。
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深改组通过的第一个文件是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国有资产制度,怎样把全国人民的财产保护好、发展好是国企的重要任务。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实行“代理一授权”做法,形成“全国人民一人大一国务院一国资委、地方政府一企业”的代理链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最终管理权。问题是,过去只有国资委一家报告,财政部 、国土部、农业部、文化部等从未报告过,这种报告是不全面的。今年计划由财政部汇报,其它是书面形式报告,向前走了一步。当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有资产的体制有待完善,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还注意到,报告中国资国企改革内容有着目标引领型改革的鲜明特色。报告从三个层次四个方面提出与回答问题,提出改革的质量标准与目标要求,使人想到改革自身目标的重视。报告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部分的最后一句话,“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对国企在新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定位,也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以何为标准的问题。